4. 第3集《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妙音0 加书签

四九看书【49k.net】第一时间更新《佛法修学概要》最新章节。

六、成道相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页。我们讲到第六段成道相。这一科讲到教主略史,就是我们介绍释迦牟尼佛一生简略的历史。在佛法当中,把我们的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相状;一个是道理。一个是“相”;一个是“道”。所以古人就把佛陀的一生叫作“八相成道”。

我们学习佛陀一生的历史,要掌握两个重点:一个是相状;一个是它背后的道。相状是生灭的,是变化的;但是这个道理,是永恒不变的,是一种真实的功德。我们必须要透过相,才能够觉悟到道,所以叫“借相悟道”。

比方说黄金,你可以把黄金做一个杯子,它出现杯子的相状,杯子的作用;你也可以把黄金塑造一个佛像,它有佛像的相状,佛像的作用。尽管这个相状是变来变去的,但是本质都是黄金,这是不能改变的。所以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佛陀所宣说的法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引导我们从生命的现象当中,去觉悟这种不生不灭的道理,你就成功了!

我们看佛陀的历史,既然佛陀是示现来人间,他肯定是在宣扬他的佛法,宣扬他的道。这个当中有八个相状,八个相状有三种道:第一个安乐道;第二个解脱道;第三个是菩提道。佛陀的一生他用八种相状,来启发我们安乐道、解脱道、菩提道。

首先我们看佛陀的安乐道。

佛陀前面四个相状:从入胎、出生、童子相到娶妻、生子,我们看到佛陀表现出来的是非常地快乐。佛陀出生在一个王族的家庭,父亲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他父亲为他盖了春夏秋冬四个宫殿让他轮换着住。他娶了印度第一美人耶输陀罗,所以不管是物质的享受,还是感情的受用,都显现一种安乐的相状。

这个相状后面,一定有一个道在里面。这个是什么道呢?安乐道!就是因果的道理,事出必有因。这个果报会在佛陀的生命中出现,表示佛陀多生多劫,是经过布施、持戒、忍辱,积集善业所招感的。我们一般人看到一个相状,就开始分别,开始打妄想——喔,这个人长得很庄严!我们就羡慕,嫉妒。其实你看到这个人庄严,庄严从忍辱中来,我们要看到,这个人是比较能够忍让的,遇到事情不容易跟人家争执的。看到这个人很富贵,我们可以肯定这个人过去生是欢喜把他的物品跟人家分享的。所以一个佛弟子看到一种相状,他马上会觉悟到背后是有道的,事出必有因。

我们看到,佛陀的前面四种相状是非常地快乐,可以肯定知道,佛陀是过去生长时间积集善业,所以他来人世间的时候,不是生长在一般的家庭,他生长在一个大富贵的境界。这是第一种道——安乐道。佛陀的出生到结婚生子这一块,我们判作安乐道。

我相信一般人学佛,是很容易进入到安乐道,我们相信善业一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一定招感痛苦的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我们也相信人生是有真理的,生命是有轨则的,这是第一种道,这个道对我们一般人不难。

最严重的是,我们现在要迈过的第二个道,就是从安乐道提升到解脱道,这个槛很多人迈不过去。这个槛你迈不过,你就很难往生了。你只能做一个世间的好人,不能成为一个出世间的道人。所以,从安乐道到解脱道是一个关键,非常关键!我们看看佛陀是怎么做到的。

佛陀一开始在这种快乐的世间,我们看他享受色味之间,在经典上说,佛陀一开始也是陶醉在这种快乐的果报,但是他后来见老病死,悟世无常。佛陀看到了三种相状:老,你一个人福报再大,你一定会衰老。衰老的时候,你吃什么东西都不快乐了,破坏了你的快乐;病痛,生病的时候,你受用再好的东西,也不可能出现快乐的感受,所以病痛也破坏你的快乐;死亡到来的时候,那更别说了,“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死亡的时候,所有的果报全部破坏了,你将失去一切。

佛陀跟我们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生长在快乐的环境,佛陀也生长在快乐的环境,但是佛陀能够从快乐当中觉悟到更深的道理,他知道这种快乐是无常败坏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

如果世间的快乐是安稳的,佛陀不要我们求生净土了,这个地方就是净土了。佛陀要我们离开娑婆世界,去找另外一个地方,所谓的极乐世界,肯定有原因。我们不能够说娑婆世界完全没有快乐,这的确是不合理的,娑婆世界的确有一些快乐,我们也同意。但是娑婆世界的快乐充满了太多陷阱,太多过失。

我们先不要讲娑婆世界的快乐让你放逸,让你造业,招感来生的三恶道;来生先不提,就算今生好了。娑婆世界的快乐,最大的问题就是它不安稳,变来变去。从过程的角度,它变来变去;从结果的角度,一定要失掉,死亡到来肯定要失掉,这个对我们伤害太大了!

我们一个众生,对生命最重要的诉求就是稳定。我们为什么要买一个房子?其实我们可以租房子,拿这个利息去付租金都绰绰有余。因为租房子我们没有安全感,我今天住这,明天住那。所以我们对快乐的诉求是一定要稳定。

但是不幸的是,娑婆世界没有稳定的快乐。就是你福报越大,你操的心越多,因为你知道快乐是脆弱的,随时会破坏。就是说,你今天买了一个房子很漂亮,但是这个房子如果在地震带,你会买吗?你只能够暂时住,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醒过来房子被破坏掉了。

佛陀他能够从世间的快乐,知道这个是善业所感,他能够觉悟到这个安乐道——悟世无常。你能够觉悟到这个道理,那世间的快乐,也就不会障碍你了。

所以我们看佛陀,从他的娶妻生子,到最后的出家修道,解脱道这一块,他是从现象里面,去悟到背后的一种真实的真理——就是道,无常的道。当然他成道以后,悟得更深了,他悟到了空性,真空妙有。

佛法是从业果的道到无常的道,最后到空性的道。到空性的大乘菩提道时,世间上没有好坏了。你如果善加利用人生的相状历事炼心,就是你积集资粮最好的地方;你要是不会利用,人生的相状对你是一种伤害。

也就是说,我们学佛陀的八相成道,可以分成三块:前面的安乐道,我们知道佛陀是善业所感;从解脱道我们看到,佛陀知道这个快乐是不长久、不能当依止处的,只能暂时借用,所以佛陀选择了出家,修学解脱道。

这个解脱道,从前面的出家我们知道,在解脱道中,佛陀是亲近了印度当时的九十六种外道。他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修苦行;第二个修禅定。这虽然不是佛法的正道,但是消了佛陀不少的罪业,也调伏佛陀很多的烦恼,所以不妨是一个助道。我们知道佛陀十九岁出家,经过十一年,包括苦行跟禅定的修学,到了三十岁,他的因缘成熟时,即将从一种解脱无常、苦的思想,提升到一种真正空性的思想——他即将成佛。

我们看经文,他这个过程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看经文,请合掌。

六、成道相─经云:“现五浊刹,随顺群生。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按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跏趺而坐。奋大光明,使魔知之。魔率官属,而来逼试。制以智力,皆令降伏。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佛陀成佛有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叫作身心的安住。这个身心的安住就是从“现五浊刹”到“跏趺而坐”,这个是第一段。

我们先解释第一段,佛陀是示现。佛陀本来是一个清净的法身,从这个清净法身里面,依他的大悲心,变现一个果报体,来到人世间陪我们成长,所以他是示现在五浊的恶世当中。

既然佛陀是示现来到人世间,那么他不能坏世间的假相,这个很重要!《金刚经》讲:菩萨观一切法空,不坏世间的假名、假相、假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上一堂课说过,佛陀出生其实不需要父母的因缘,他随时可以变现一个果报体出来。但是要示现跟人世间一样,既然是示现,就要随顺众生,“示有尘垢””。既然他是一个血肉之躯,就有污垢,会流汗,所以就有洗澡的问题。他恒顺众生的相状,就示现身上有种种的污垢。我们知道佛陀当时在印度,他修苦行是非常辛苦的,一天就吃一麻一麦,根本没有时间洗澡。

在藏经上说,佛陀修了六年的苦行以后,他突然间觉悟一个道理,他想:众生贪着五欲的相状,这让一个人身心放逸,没办法修学圣道;但是你太过辛苦,搞得精神体力都不够,也不能修学圣道。所以他觉得,一个人要成就圣道,必须要走中庸的道路,你不能把自己搞得太快乐,但是也不能弄得自己身体太虚弱。这时佛陀觉悟到中庸之道,就离开了苦行林。

离开苦行林,他第一件事做什么呢?先洗澡,把身上的污垢洗干净。因为他知道,他心中的道,菩提道即将出现。内心要清净,要先求色身的清净,所以他沐浴金流。这个金流就是尼连河。尼连河怎么叫金流呢?因为尼连河在古印度的时候,里面的沙是金色的,太阳照下去闪闪发光,所以叫金流。他洗完澡的时候,“天按树枝,得攀出池”。他那时太虚弱,爬不上岸,天人就把树枝压下来,让佛陀能够抓到,从尼连河里面慢慢地走出来。

走出来时,出现了一个非常吉祥的征兆:“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这时天上很多彩色的飞鸟,我们都知道动物有第六感,动物虽然不善于沟通,没有我们很复杂的语言,但是它有一种直觉,你看地震来时老鼠就知道了。那么佛陀即将成就大道,他那大功德即将出现,鸟类是知道的,所以这些鸟类就跟随佛陀慢慢地走上成佛的道场。这是一种非常吉祥的征兆,来“表章功祚”,这个“祚”就是功德,来表达佛陀的功德。这种圆满的大功德即将成就,动物都受到他的感召。

“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树下。”这时有一个牧牛人,他把吉祥草(古代吉祥草是一种非常柔软、很有弹性的草),他帮佛陀把草铺在一块大石头上,我们叫作金刚座。就是一个大石头,佛陀要坐之前,牧牛人就把这个草先铺上去。这时佛陀就“结跏趺坐”。

我们补充一下,这期间佛陀还做了一件事情,他受了牧羊人的羊乳粥。他洗完澡以后,有一个牧羊人供养他羊乳粥,羊乳熬成的粥是比较稠的,像粥一样的羊乳粥。这时的佛陀洗完了澡,也吃了东西,身心安住,就是表示他的心已经寂静下来了,这是一个成道的方便。

再看第二段,“降伏魔道”。佛陀在成道之前,他还要做一件事情:“奋大光明,使魔知之”。在藏经上说,佛陀在成道之前就思惟,三世诸佛要成道之前,都一定要做一个动作“降魔”,所以他必须遵守这个轨则。他用神通力让身体放光,让六欲天的天王——魔王知道,说:我要成道了,你要障碍我,趁现在赶紧过来。

我们知道,魔王的心情,当然是希望大家陪他在三界流转,如果有一个人要成佛,成佛以后要宣扬真理,这件事情魔王是不高兴的,所以魔王一定要阻碍这件事情——“魔率官属,而来逼试”。魔王就带了很多眷属,呵责佛陀说:太子,你现在不准坐在这个地方,赶紧起座,你要在这个地方,我就要伤害你了。

这时佛陀怎么做呢?“制以智力,皆令降伏”。佛陀用智慧的力量,这个智慧的力量我们解释一下。其实佛陀是用了两种方法,从藏经上说,用智慧跟慈悲。佛陀先用智慧开导魔王,他跟魔王说:“你是不能伤害我的,你过去生造了一座寺庙,而且那一生你很精进,持了八关斋戒,你有两种的善业力;但是你这个人贪爱生死,没有发菩提心,所以这个安乐的果报,跑到魔王的因缘去享受魔王的福业。”

佛陀说:“你就盖了一座寺庙、受持八关斋戒这么一点魔王的福报力。可是我生生世世行菩萨道,踏遍了整个三千大千世界,没有一块土地不是我舍生命的地方。你随便指一块土地,都有我曾经为了利益众生而舍生命的地方。”魔王不相信,说:“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佛陀说:“我说的话如果是真实的话,大地证明之。”佛陀以手按大地,这时候大地六种震动,证明佛陀说的话是对的。

但是魔王还是不相信,就使令魔军用箭射这个太子。佛陀先用智慧开导他,他不服从,佛陀就入慈心三昧,现出慈悲的光芒,慈悲无障碍,这时魔军的箭射到佛陀的身上,佛陀以大悲心感化,箭都变成莲花掉下来。这是佛陀的降魔,以智慧跟慈悲使令魔王降伏,这是在成佛之前他降魔的过程。

第三个是正式成佛,“得微妙法,成最正觉”。佛陀在安住并降魔以后,终于成就了微妙不可思议的道法。

这个微妙道法我们解释一下。有些道法不一定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比方说我们造善成就安乐的果报,造罪招感痛苦的果报,这件事情很容易理解,也没有什么高深。世间的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招感痛苦的果报,这个是很容易清楚的。无常,这个也没有什么高深,你只要心静下来,就会发觉你今天跟昨天不一样,小时候的你跟长大的你,身心世界都变化了,色身改变了,思想也改变了。只是我们执着有一个不变的我,那是你打妄想捏造出来的。

所以善业的道、因果的道跟无常的道,都不能讲微妙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容易理解。最难的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佛陀在空性当中,不障碍一切法的缘起;在缘起当中,又能够安住空性,无住生心,生心无住,这个不可思议!就是《楞严经》说的,“离一切相”,又能够“即一切法”。他能够跟相状接触的时候,不沾染相状,但是在相状里面佛陀来修六波罗蜜的法,借相修法。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四九看书】地址:49k.net,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佛法修学概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四九看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佛法修学概要》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佛法修学概要》最新章节。
兽世大猫生存日记
兽世大猫生存日记

秋言意气用事下,丢了狗屁似的工作,转头房东奶奶又找上门,说想要收回房子给孙子住。他只能揣着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找可以过度的小出租屋。让秋言想不到的是,运气背到极点,人是可以掉下水井道的。让他更想不......

采蘑菇的老猫 连载 7万字

我杀猪养你啊
我杀猪养你啊

简介:宋渝归穿书了,穿成一个有磨镜爱好的早死炮灰,家里还养着未来反派当老婆。她虽有磨镜癖好,却不是什么好人,对这个自己花银子娶来的媳妇儿非打即骂,日日羞辱,成功将她逼黑化了,她......

何为风月 连载 5万字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我夫郎是恶毒男配

郑山辞穿书了,他穿成了恶毒男配虞澜意的炮灰丈夫。原主因缘巧合和恶毒男配虞澜意成亲,在奔赴小县城后虞澜意处处讽刺看不起丈夫,丈夫最后受不了联合蓝颜知己把虞澜意杀了。现在他在宴会上被人抓住和虞澜意同处一室,在大庭广众之下私会,虞澜意本想让男主和自己关在一起结果关错人了,现在他用袖子遮挡着脸,对着郑山辞怒目而视。面对众人的指责,郑山辞咬牙:“我娶。”郑山辞嘴里发苦,这人完全就是一个作精,侯府娇养的嫡哥儿

端瑜 全本 8万字

炮灰的人生2(快穿)
炮灰的人生2(快穿)

倾碧悠然 连载 955万字

五皇决定携挚友登基
五皇决定携挚友登基

【文案】五条君一不小心看到了未来。从认识挚友夏油,到被冒牌的夏油关进狱门疆,未来十几年的剧情都被剧透了个遍。五条君得出了一个结论——做正面人物是没有前途的,要做,就要做《咒术○战》的第一大暴君!……夏油君崩溃地跟在五条后面。“悟,你疯了?”“悟,我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再怎么样我们也是高专的学生!”“住手,悟,你的大好前途都不要了吗?!”五条君笑得意味深长:“杰,我们的未来,哪有什么大好前途啊。

温水煮书 全本 6万字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四九看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四九看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1-31 21: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