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第7集《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加书签

《天台教观纲宗》转载请注明来源:四九看书49k.net

乙二、详辨五时八教观法

丙一、

总说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二页,我们这一科讲到详辨五时八教观法。这当中分成两科:第一科是总说,天台宗是智者大师把一心三观的观法跟《法华经》的教法结合,而成立了五时八教的非常精密而详细的一个教观体系。这个五时八教,到底它的修学宗旨是什么?简单地说,它就是提倡一佛乘的概念。

作为一个大乘的佛弟子,我们今生的生命要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个,就是安乐的问题。这个是最迫切的,我们在乎来生是不是快乐。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想尽办法,让自己来生不堕恶道,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要求自己,修学五戒十善,让我们身口意的活动,尽量不要创造罪业出来,这个是所有佛弟子的第一件功课。想办法减少你的过失,因为你不喜欢痛苦。所以必须在因地上减少你的过失,把你的过失降到最低。这是第一件事情,修学五戒十善。

第二个,你在五戒十善修得有一点精神体力时,你会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因为你慢慢地觉得,虽然人世间有些快乐,但是它给你的不安全感太可怕,饶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你每一次的受生,付出的痛苦远比快乐多,生命是得不偿失的,付出太大,得到太少。所以要解决痛苦,最根本的就是想办法离开三界。就净土宗来说,就是深信切愿,持佛名号,我们必须想办法跟弥陀感应道交,这是你要处理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你的生死问题。这个事情迟早要处理,当然早处理比晚处理好。

那么,你这个解脱的问题有时间处理了,你就要考虑第三个问题——成佛的问题,我们哪一天能够跟诸佛一样成就万德庄严,所以我们也在生命当中随缘尽份地修习六度法门,用慈善事业去帮助有缘的众生、可怜愍的众生。总之我们今生修行当中,面临三大问题:安乐的问题、解脱的问题、菩提的问题。

一般人没有经过天台教观的训练,他采取的方式是分段的,是区隔的。因为他在做慈善事业时,可能忘了求生净土;他求生净土时,也可能忘了成佛,所以他把生命修行分成三块。他修人天乘时,没有解脱的概念在里面,没有成佛的概念在里面;他在佛堂念佛时,也没有成佛的概念,所以他的修行是分成三块。

那么,这种区隔式的修行没有整合,不管你多努力,你的生命当中有两种过失:

第一个,不坚固。按照天台宗的说法,你今天的修行没有销归心性,你就没有善根力,你的修行就没有根,只有一种资粮。你很努力地修习五戒十善,很努力地念佛,你有安乐的资粮,有往生的资粮,但是你就像桌上花瓶里的花,没有根,没有依止大地而住。

你为什么没有根呢?因为你没有销归心性,所有的修行都是依有所得的心,向外攀缘一种相状而修。诸位!当相状产生变化,你的心态会有变化。比方说,你今天护持三宝,不是发自内心的去护持三宝,而是缘三宝相的庄严而护持三宝,因为你的心只有两种情况:你不是向内安住,就是向外攀缘,没有第三种情况。那么你缘三宝的境供养三宝,如果三宝的境合乎你的心意,你会继续供养;如果三宝的境相产生变化,你不满意了,你护持的心就退转,因为你的心住在外境,这是非常可怕的!

因为外境是变化的,生命的本质就是动荡不安的,外在的世界没有“安住”这两个字,因为它是剎那剎那在变化。你安住在一个非常变幻莫测的外相,这就是为什么你修行进进退退,因为你的修行没有根。这样的修行,打开你生命的内心世界,会发现你只有资粮力,没有善根力,所以你禁不起八风的考验。

当然,临命终你也不见得过得去,因为你平常就过不了关,临终更严重,内忧外患。所以你可能会面临:第一个,你的善法资粮不坚固;第二个,你的资粮不圆满。因为你今天向外攀缘去修安乐、解脱、菩提。向外攀缘就带有情绪,带有感情,有我法二执,带有情绪化的、有感情的修学,你就不能普遍跟法界相应了。你只选择你喜欢的、你要的东西去修学,你来生的资粮也不会太大,你今生的成就、格局也不会太大。也就是说,你花费同样的精神体力,因为没有加以整合,你的生命当中产生了不坚固跟不圆满两种过失。

其实你可以做得更好,怎么办呢?只有一个原则,就是法法销归心性。你必须用内心的力量,去带动外在的事修。你必须改被动为主动,不是因为攀缘外境,才去刺激你的修行。这种被动的修法,永远没有根的。

那么怎样才叫做法法销归心性呢?按照天台宗的规划,你要先修观心法门。就是说,当你在积集资粮之前,要先把心态调整好。天台的教观是先有善根,才有资格谈资粮;先有实法才有资格谈权法,先有理观才有事修。你的根本没有建立起来,就像一棵树没有根,谈不上枝叶花果。

那怎么样建立你大乘的善根呢?天台宗认为:你要观心,要回光返照,要正念真如,观照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其实这个三观,事实上就两种观法,就是空观跟假观。空观的话,观照你这一念心本来清净。虽然在我们的生命经验,我们跟很多人、很多事情接触,留下很多的影像,这些影像当然会误导你。但是你要告诉自己,这些影像都不是你本来的东西,都是因缘卡上去的,所以它的本性是空寂的,你心性的本体还是一样——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个时候以离相的心性安住下来,这个非常重要!

一个人要把心量扩大,要离开所有过去生命经验留下的错误的概念,只有一个方法:把你的内心清空,把你的生命归零。你不可能用短短的几十年,改变过去生的生命经验所留下的影像,在那里“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你擦到什么时候才擦干净?只有一个方法,观想它“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没有的!这个时候,你的心性开始跟你的妄想脱离。

诸位!佛法不是要你消除妄想,它要你不跟妄想走。要你消除妄想那就惨了,那你这辈子都不够用了,你怎么可能消除妄想、带业往生呢?你只能不随妄转,因为它本身是没有体性的。所以你内观真如时,妄想自然脱落,你的心性开始把心带回家。妄想它为什么那么有力量?是因为你攀缘它,你跟它感应了。

所以,这个空观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把你的生命经验全部归零,恢复你的本来面目,你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你现在这个心惹很多尘埃,你过去的生命经验,今生的生命体验,卡上很多的影像,但是没关系,它没有真正染污你的心性。所以这个空观,离一切相,让你生命归零,重新开始回到你最初的原点,这是第一个。

当然第二个更重要了,观察一念心性,本来具足。你的心性具足十法界的功能德用,所以你开始发起愿力,发起菩提愿或者菩提心。其实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他一定发起愿望,所以菩提愿也可以,他开始有一种成佛的愿力,有度化众生的愿力。那么当你一念的清净心,跟菩提愿结合时,你的心就有善根了,叫大乘善根成熟,藏传佛教叫空正见,叫菩提心;《法华经》叫做清净心,菩提愿,道理一样。

当你的心性建立这两种根以后,你开始从这样的善根发动你的善业,去忆佛念佛,那么所有念佛的功德,再回归到你的善根,就是“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或者叫称性起修,全修在性。这个时候你的内心的心性,跟外在的资粮产生正面的互动,因为你的善根带动了资粮,而你的资粮又加强你的善根,这个时候你就进入了一佛乘的概念,因为你内外统一了。

如果你没有走一佛乘,你内心的心性跟外在的修学是不统一的。也就是说,你虽然修学很多的资粮,也在佛堂忆佛念佛,可是出来以后还是颠颠倒倒,该打妄想还打妄想,该执着还执着,你所有的修行并没有让你内心产生觉悟,反而造成内外不一致。

诸位!临终的时候资粮力需要用善根启动。如果你内心颠倒,古人说“自性若迷,福何可救?”你起颠倒,你的善业力没办法起现行的,因为善业力的启动要善根去启动,要用正念去启动。

也就是说,你临命终的时候,善根力跟资粮力缺一不可。但是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只知道修资粮力,忽略了内心觉悟的善根。所以你内心一直处在颠倒妄想当中,虽然你广修资粮,但临终的时候,“自性若迷,福何可救”,资粮力救不了你,它只好暂时沉淀,等待以后的因缘。

所以,我们必须把内在心性的觉悟跟外在的资粮成功地整合起来。就是说,当你在修资粮时,你不是为别人而修的。你布施时,不能想这是一个善业,你要思惟:透过布施,来启发我施舍的心,因为施舍的心是合乎清净心菩提愿的,重点在于培养施舍的心态;我透过持戒,来培养一种远离过失、防非止恶的心态;我透过忍辱,来训练自己安忍不动的心态。

因此,你能够借相修心,这时你两个都修到:第一个,资粮力修到;第二个,你内心世界每一天在进步,你可以看到你内心不断地在增长广大。你的善根力在增长,资粮力也在增长,这个就是一佛乘,这才是正确的修法。而不是内外区隔,该打妄想还打妄想,十年前的你打的妄想跟现在一模一样。

从觉悟的角度,假如你的心性没有进步,那么你这十年干什么呢?就做积集资粮这件事情,这不是好的方法。就是说,你的内心的水平都没有进步,这样子只是共外道,外道也就干这种事而已。你对佛法的修学,启发内心觉悟的这一块你就忽略了,这样你的投入叫作事倍功半,时间很多,你全部在事修,完全没有理观,那你进步就很慢了。

所以我们伟大的智者大师,为了挽救众生末法时代的问题,提出:必须先有理观,把你内心的功德、清净心菩提愿带动起来,然后以你的善根去事修,你的修行不是为了别人而修的,是为了开显你自性的功德,为了成就你清净心菩提愿而修的,所以整个生命只是在追求自我完善,这才是正确的一佛乘的概念。用你内心的觉悟来带动外在的资粮,由外在的资粮又增长你内心的觉悟,这个就是整个天台的思想。

当然,这个需要教育。我们必须要把整个佛教的一代时教,做全盘地了解,你才知道佛陀为什么说了这么多法,这当中有什么线索?为什么从法门的施设,到最后佛陀会告诉我们会归心性,变成内心的觉悟?内心的觉悟跟法门的修学这到底是什么关系?这些就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

华严时

我们看天台的五时八教。

首先天台宗智者大师先讲到,“良由众生根性不一,致使如来巧说不同。”为什么佛陀讲那么多法门呢?如果修行,一个法门就好了,你看基督教,他就讲一部《圣经》,佛教的《大藏经》有一百本,讲这么多法门是怎么施设的呢?不是佛陀要说这么多法,而是众生的根性不同,每一个人各有自己相应的根机。佛陀的出世,本来是要直接启发你的觉性,但是有些人可以直接契入,有些人必须要有一些过渡、善巧,所以佛陀只好施设了这么多法。

那么,这么多法当中,天台宗以五个时段,把它归纳成五时。

第一个是华严时。

佛陀成道以后,并没有马上度化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佛陀是先度化那些大乘根机已经成熟的菩萨。这些菩萨生生世世亲近诸佛,到了释迦牟尼佛时,他们善根成熟了,所以佛陀现出千丈的卢舍那身,坐千叶宝莲,开始“启大教,说华严,尘剎海,现宝莲”,讲一佛乘的概念,让他们知道,其实你修六度重点不在修六度本身,只是在借相修心,是成就你内心的清净心跟菩提愿。

这个时候,《华严经》的菩萨起了大欢喜。大欢喜以后就有问题了,因为凡夫跟二乘“有眼不见卢舍身,有耳不闻圆顿教”,根本听不懂。所以华严会上虽然有声闻人在,他们完全没有得到任何的意义,只有在那个地方当庄严众,庄严道场。

所以《华严经》讲完以后,佛陀把一些根熟菩萨都度了,开始把千丈的报身收起来,现出丈六的比丘相,就是身相跟我们差不多,比我们高一点,开始很严肃地面对我们业障凡夫了。

二、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四九看书49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天台教观纲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四九看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天台教观纲宗》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天台教观纲宗》最新章节。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

简介:殷莳的婚姻人人称羡——婆母是亲姑姑;丈夫是新科及第的探花郎:娘家富庶,夫家清贵。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探花郎还有个红颜知己的小妾。岂不知,当初准备订亲时,探花......

袖侧 连载 42万字

我有一家动物民宿
我有一家动物民宿

简介:【复健期,手速很慢,作者身弱,且家中康复期病人需照顾,初步定为每周更1~2章】【下本开《(美娱)好莱坞女王》或者《重生华娱做女导》,以创作感觉为主,什么有感觉写什么,重点一提,可能换书名......

赵今 连载 5万字

离婚后回家种田
离婚后回家种田

1.金满办理完离婚手续,没有要小孩,独自拿着行李进了安检口。意外接到了前夫妈妈的电话,他接了起来。“金满,你要自尊,但是从你进陆家的门,就捡不起来了。你要捡,也要问问燕林他愿不愿意,你回来,我们好好的......

春酒醉疏翁 连载 3万字

高武纪元
高武纪元

从南洋深海中飞起的黑龙,掀起灭世海啸……火焰魔灵毁灭一座座钢筋水泥城市,于核爆中心安然离去……域外神明试图统治整片星海……这是人类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也是掀起生命进化狂潮的高武纪元。即将高考的武道学生李源,心怀能观想星海的奇异神宫,在这个世界艰难前行。多年以后。“我现在的飞行速度是122682米/每秒,力量爆发是……”李源在距蓝星表层约180公里的大气层中极速飞行,冰冷眸子盯着昏暗虚空尽头那条

烽仙 连载 90万字

神豪他儿孙满堂
神豪他儿孙满堂

无CP+神豪系统+养崽+渣男变身好爸爸+各种打脸+看前需要存放脑子的无脑爽文。才意识到是双周榜(哭死),扑街作者第一榜很重要(也许是唯一的榜了)所以要控制下字数,班后再日更,等申榜后看数据适当补万更。......

冰汽水淼淼 连载 10万字

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让你迅速掌握佛法之修学次第!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四九看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四九看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3-29 14: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