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31集《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加书签

妙音0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四九看书49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庚三、别教分二:初、释教相。二、明观法

辛一、释教相分三:初、解释名义。二、所诠教义。三、修行位次

壬一、解释名义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七页,我们看庚三的别教。

佛法解读人生的现象,主要的观念,就是从因缘来解读人生的差别,就是诸法因缘生。到底什么是因缘呢?具足来说人生的因缘是很复杂的,但是我们从大小乘经论的总结可以知道,主导我们生命的因缘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生死的业力;一个是我们心灵的力量。所以其实我们在人生得到一个果报的时候,我们今生的果报,自己是不能主宰的。我们每一个生命,都是由业力跟心力的一种交互作用。

佛陀出世以后,他解释人生的因缘,他先把心力这一块暂时不说,就是对一般根机比较初机的,佛陀先强调业感缘起。也就是说在藏通两教,佛陀讲到“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所以在业感缘起当中,思惟人生的现象完全从善恶的业力来思考。

从业力来思考人生,就会把人生二分法,人生只有两种情况:要么世俗谛,要么真谛,你只有两种选择。当然所谓的世俗谛,是三界的有漏因果,是生老病死的,所以从业感缘起的思考,你只能够被迫放弃生命的现象,而进入空性的涅槃,因为你别无选择。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无止境地受尽生老病死的折磨;要么去偏空涅槃。当然有智慧的人,他只好选择用空性的智慧,来生起出离心,放弃生命的现象,而到一种没有生命现象——灰身泯智的偏空涅槃。所以,业感缘起的思考是不圆满的,因为它只能够把生命消灭,不能够把生命改变。也就是说它不能去创造未来。

所以,当佛陀讲完藏通两教以后,佛陀开始讲别教的、圆教的大乘思想。大乘思想它的缘起观就更加开阔,它从一种“万般皆是业”的思考,提升到“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我们生命本来是被动的,就是说从业力的思考,你得到一个果报,你对这个生命只有两种情况:要么你就跟着它走,该痛苦还痛苦,该快乐还快乐;要么你就是放弃。所以你对业力完全不能去改变它,因为这个业力是真实的。但是到了大乘思想的时候,我们开始思考这个业力是怎么来的,它住在哪里?所以佛教在讲事情都找它的原因——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会有业力?哦,原来业力是住在一念心识之上,它没办法单独存在的,它就在你一个明了的心识当中,才会有业力,就是阿赖耶识。

那么当业力的思考跟你的心的思考结合在一起,这个业力就没有那么可怕了,为什么呢?因为既然心识能够摄持业力,表示它可以受熏,它可以改造。虽然我前生造了很重大的罪业,但是我可以透过第六意识的如理思惟,把这个业力降到最低,我可以转识成智,转生死为涅槃,转烦恼为菩提。

所以,我们从一种业力的障碍,而提升到业力的转变,那么这个时候对人生的解读就不是二分法,那就是三分:世俗谛的现象界;真谛的空性;还有一个中道的真如。我们可以远离生死的执着,我们也应该远离空性的执着,走入一种非空非有的中道。

举一个例子。比方说目犍连尊者,他有一天依止神通力到了忉利天。他看到有一个忉利天的天人,长得非常的光明庄严。他就问这个天人说:“你是依何因缘能够生到忉利天来呢?”这个天人说:“我过去呀,是一个大富长者的婢女。这大富长者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又打又骂的。但是我就奉持一个原则:就是不发脾气,不瞋。从进入大富长者家做婢女开始,到临终之前我就坚持不发脾气,不管他怎么打我骂我,我就是忍辱。我依止这个善法生天了。”

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又遇到另外一个天人。他又问另外一个天人说:“仁者!你是依什么因缘而生天呢?”他说:“我依止不妄语。我前生做生意的,做买卖的,我就如实地去买进如实地卖出,我从来不妄语,我是坚持不妄语而生天。”

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就疑惑了,佛陀说生天要具足修学十善业,而这两个人只修其中一种善业,没有具足修满十善业就能生天,因为小乘人是修学业感缘起,他是从行为本身来判定结果。所以到了佛陀处,就问佛陀说:“为什么他们只有少分的行为就能够生天呢?”佛陀说,因为他们在做这个善业善法的时候,有一种坚定的誓愿、强大的心力,他即便是少分的善法,就可以生天。

所以,诸位!我们先来思考这两个天人,与其说他是由善业来生天,倒不如更切实地说,他是因为善念而生天。就是说,他死亡的时候,是谁把他带到天上去的?不是业力,而是一种愿力了,是因为他“不瞋”的那个“心识”把他带到天上去,因为他“不妄语”的那个“善念”把他带到天上去了。

所以我们从一种业力的思考,而提升到一种愿力的思考,这个时候你再看人生,更加全面了。因为纯粹空性的思考,就藏通两教的空性,这种带有出离心的空性有两个缺点:

第一个,它无相。它把有为的相状全盘否定,这样子是不公平的,不是所有的相状都有过失啊。诸位!佛菩萨有相状吗?当然有相状啊!极乐世界七宝池、八功德水,阿弥陀佛的正报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神通自在,寿命久远,这是相状;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也是相状。相状没有错,问题不在相状,你把相状消除得干干净净的,这就是一个问题,也是一种极端。凡夫的心一股脑投入娑婆世界的相状,然后执着,当然这也是一种极端。过度地攀缘相状,过度地排斥相状,都不对!

所以藏通两教的空性,最大的缺点就是把空性扫得太干净了,这是一个问题。那么你这样子对生命的现象全盘否定,人生变得毫无意义,这是不对的。人生应该有所放弃有所追求,未来应该追求一种有相的依正庄严,不能对相状全盘否定。也就是说,大乘佛法的空性,它更多的是消除你的执着,问题不在相状,是你的遍计执,你自己的执着才是生命的盲点,相状没有错,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是小乘的空性没有愿望。空性里面它是无相无愿的空,它对来生没有期待,所以它没有一种创造未来的概念,它一心一意要把生命消失掉,所以这个是最大的盲点。两大盲点:一个无相;一个无愿。

大乘佛法的一切唯心造的思想,摆脱了小乘的偏空思想,建立一个中道的概念。就是说,生命的空性是可以有相状的,生命对未来是有所期待的。虽然我现在不够好,但是我可以去改变,可以创造未来,你不一定要完全逃避或者完全放弃。所以我们从小乘的空性进入到大乘的空性,就不太一样了,就开始进入到一种真空妙有的因缘。

那么这种真空妙有到底是怎么建立的?这个地方有别教、圆教两种思考。我们先看别教的思考。别教当中分成两科:一、释教相;二、明观法。

先看第一科释教相,释教相当中分成三科:一、解释名义;二、所诠教义;

三、修行位次。

先看第一科的解释名义,先解释别教的名称跟它的意义。我们先把它念一遍。

别教这个“别”,简单地讲就是一种差别。前面的通教刚好跟这个相反。前面通教的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它这个空是融通的,通前通后的;但是别教的教义,它这个中道真如是别,别前藏通,也别后圆教。

也就是说,有三个地方是有差别的:

第一个,教理,就是它所建立的知见。这个教——就是圣人被下之言,这个圣人当然主要指佛陀。佛陀出世以后,他以清净的心流露出种种的语言文字,经过后人的结集,就变成一部一部的经典,这个叫教法。

理法——就是教法所诠之义。我们凡夫的心去阅读经典的时候,就可以把文字的佛法,转成心中的道法。就是说这个道理的研究,不是说你学佛以后,两个眼睛一闭,嘴巴念佛,就能够把这个道理给参出来,不是这个意思。这个道理必须要有传承,你必须要去学习、思惟,从教法的学习思惟,才能够明白什么叫中道实相。这个教理,偏重在一种知见的建立——正见。

第二个,智断。我们再看从正见的基础而提升到正念的智断。什么叫“智”呢?就是依教起观所生的无漏智慧。透过教法,来观察我们的内心世界,就会产生一种调伏引导的力量。这个“断”就是转识成智,断惑证真。这个“智断”当然偏重在自利——自己内心世界的调整。

第三个,行位,这两个就不共于藏通两教了。这个就是属于利他的妙行。这个“行”,指的是六度的妙行。菩萨他建立正知见——一种智慧的空正见跟菩提心以后,为什么修六度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历事炼心。因为菩提心不能只是在佛堂修行,不可以!要有很多顺逆的因缘去刺激它,菩提心才能够坚定,才能够广大。就是说在整个事相的布施持戒过程当中,你的菩提心会增上,这第一个。第二层,忏悔业障,积集资粮。你在行六度的时候,有助于你业力的改造,你的罪业会减少,善业会增上,所以在整个菩萨六度当中,有心力的增上跟业力的改造这两层意思。经过菩萨的六度妙行,他就经历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阶位。

其实在整个因果,它讲教理、智断、行位,有三重因果。依止教法生起理法,依止智慧产生断惑,依止修行产生阶位。这三重因果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教理——你的知见。你大概刚开始学佛前面五年,要注意前面黄金五年,你的思想就定型了。就是说,你所接受的信息,透过你消化以后,心里会产生一种想法,而你所有的修行,不管是拜佛念佛,都是用这种想法去修这个法,就是你所有的修行都跟你的想法有关系。如果你这种思想的格局是有问题的,你所修的一切法都有问题了。

我们举一个例子。在整个大小乘的思想当中,藏通别圆四教的关键在于空正见,这是最关键的,“三乘共坐解脱床”。我想,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修空正见的,没有。但是你对空性的了解,深深地影响到你未来的发展,这个很关键!就是你怎么去解读空性。

就是说,娑婆世界的确应该远离,但是你用什么心态去远离它,这个问题就很重要。藏通两教的空性是全盘否定,它对娑婆世界全盘否定,因为它从无常空性体会以后,认为生命没有价值了。那么这种思想就不圆满了,使令人生缺乏功德庄严。

大乘佛法的空性是带有菩提愿力的。就是说,我为什么不贪爱娑婆世界?不是因为它痛苦快乐,这跟痛苦快乐没有关系。因为我要创造更理想的功德,我要成佛——他是有愿力才修空性的,他是站在菩提心的角度来修空性。另一个站在出离心的角度来修空性。那么,这样不同的思想,就引生不同的结果。

所以一个人学佛,第一步踏错了,基本上就很难回头了,除非你后面经过善知识的开导,重新调整心态。否则第一步踏错,你的思考模式错误,你设定的目标就会错误;目标错误,你后面的过程就会全部错误。因为佛法它是辗转相续,“此生故彼生”,今天影响到明天,明天影响到后天。这种辗转相续他本来没有错得很离谱,但是时间越长就错得越明显了。随着你未来的修学,就产生分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大小乘的差别?就是你一步踏错了,你第一个知见建立错误,你对空性的体会错误。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第一步,就是你在学佛的时候,你第一步踏得对不对,你对空性的解读对不对。

站在别教的空性是怎么解读呢?它有两种解读:别教的空性不是灭色取空,也不是通教的缘起性空,它的空性建立在遍计本空,这是第一个解读。它认为,空性要空掉的不是外境,而是你内心的执取。你这个外在的影像变成你的思考,变成心中影像的时候,你在心中把这个影像抓住不放,问题是你要抓住影像的那个执取的心要空掉,就是我执跟法执。所以它这个空性,能够不破坏外境,菩萨观一切法空,不坏生命的假名、假相、假用,这是它高明的地方,它的空性的解读更加精致,它找到问题的根源,所以它的空性,第一个遍计本空。

第二个,它的空性是依他如幻。它保留了如梦如幻的假相,干什么呢?借假修真。小乘佛法的空,认为现象是没有意义的,大乘佛法认为现象非常需要。举一个例子,比方说逆境。小乘佛法遇到逆境,就出离,就放弃了。但是大乘佛法认为逆境对你非常重要,增长你的道心,打消你的妄想,增加你的大悲愿力都要靠逆境。所以大乘佛法认为顺逆皆方便,人生没有好坏,你要操作得当,这些假名、假相、假用对你都有意义,人生的酸甜苦辣对你都有意义。如果你能够借它的能量,会让你产生广大的愿力,你缺一不可。

所以到了大乘别教的时候,它的思考是双向思考,它完全站在中道的角度——遍计本空,依他如幻。它很清楚要空掉什么,也很清楚要保留什么,而不是像小乘佛法,是一昧地把相扫掉。这就是当我们从藏通两教的空性,提升到别教的中道空性的时候,它就更圆满了。

壬二、所诠教义

我们来看这个教法它的教义。

好,我们看它的当教。它的当教就是亦诠别三谛,其它都是从别三谛思想里面把它开出来的,你把别三谛搞清楚了,其它全部清楚。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怪谈小说】【破趣阁】《黑之书》《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他知道风从哪个方向来》《我在无限游戏里封神》《岁岁平安》《我回到家乡种地的日子》《我真没想离婚后带球跑》《希腊:宙斯让我做天后?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天台教观纲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四九看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天台教观纲宗》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天台教观纲宗》最新章节。
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简介:【绝世枭雄VS清冷美人】梁朝末年,山河飘摇、胡人铁蹄南下,自此开始长达百年的乱世,文化断层,史称“胡马之乱”。漠北王拓跋骁,汉胡杂血出身寒微。十六岁横空出世......

拭微 连载 8万字

高武纪元
高武纪元

从南洋深海中飞起的黑龙,掀起灭世海啸……火焰魔灵毁灭一座座钢筋水泥城市,于核爆中心安然离去……域外神明试图统治整片星海……这是人类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世界。也是掀起生命进化狂潮的高武纪元。即将高考的武道学生李源,心怀能观想星海的奇异神宫,在这个世界艰难前行。多年以后。“我现在的飞行速度是122682米/每秒,力量爆发是……”李源在距蓝星表层约180公里的大气层中极速飞行,冰冷眸子盯着昏暗虚空尽头那条

烽仙 连载 90万字

一事无成的我只能去当海贼王
一事无成的我只能去当海贼王

诺顿·萨格一直以来就有个梦想,那就是当个地主富豪,有个大地盘,让很多人靠着他吃饭,再请几个秘书,雇一群小弟,有事作威作福,无事看舞听曲...凭借着穿越带来的‘北斗神拳’外挂,他觉得不是问题。只是运气有点不好...去当种地王,颗粒无收。去当钓鱼王,天天空军。保镖王、赏金王、佣兵王...统统不行!那只能去当海贼王了!

爱吃咸鱼的老虎 连载 210万字

捞尸人
捞尸人

《捞尸人》人知鬼恐怖,鬼晓人心毒。这是一本传统灵异小说。...

纯洁滴小龙 连载 131万字

五皇决定携挚友登基
五皇决定携挚友登基

【文案】五条君一不小心看到了未来。从认识挚友夏油,到被冒牌的夏油关进狱门疆,未来十几年的剧情都被剧透了个遍。五条君得出了一个结论——做正面人物是没有前途的,要做,就要做《咒术○战》的第一大暴君!……夏油君崩溃地跟在五条后面。“悟,你疯了?”“悟,我不理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再怎么样我们也是高专的学生!”“住手,悟,你的大好前途都不要了吗?!”五条君笑得意味深长:“杰,我们的未来,哪有什么大好前途啊。

温水煮书 全本 6万字

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言情 连载

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让你迅速掌握佛法之修学次第!

妙音0 言情 连载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四九看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四九看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3-29 14: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