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教观纲宗》转载请注明来源:四九看书49k.net
甲一、
法脉传承
讲义第三页。
这一科讲到天台宗的法脉师承。对整个天台教观的建立影响最为深远的,主要有三位祖师:
第一位是北齐的慧文禅师。他建立了一心三观,奠立了整个天台教观根本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应该怎样用中道的角度,不偏空也不偏有地看待人生。人生充满了喜怒哀乐,但是怎么看待它最圆满,就是我们用什么角度来面对人生,对来生是最有利益、最能够创造佛陀功德的,简单讲就是一心三观。所以这种思想建立了整个天台修证的核心观法。慧文禅师一心三观的水平,后世天台家给他的判教,认为他所成就的是圆教的分证位,就是破无明证法身,他是法身菩萨。
第二位就是南岳的慧思禅师。他把一心三观跟《法华经》的思想结合起来,成就了法华三昧。他的观法的判教,是圆教的相似位,就是六根清净位,了分段生死。
这两位祖师在天台教观的贡献,偏重在观的部分,观多教少。这个有缺点,因为观法强,没办法流通后世。在同一个时代,可以口授这个道法是怎么修来的,但是几百年后,后世根本没办法修这个道法。也就是说没办法设立一个阶梯,让人家
step
by
step(一步一步)上去,没办法有次第地走上去。
天台宗的整个教观,是先有观法再有教法。前两位祖师在观法的发挥,从一心三观到法华三昧已经圆满了。接着整个教法弘传的责任,就落到了三祖智者大师的肩上。智者大师也不负众望,把前面两位祖师的观法再结合他的判教,整理出一套完整的天台教观的体系,让后世的人即便没有生长在佛时代,没有在善知识的时代,只要透过文字的学习也能够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
所以教法的好处在于它能够渊源流长。心中有道法,只有自受用,但是有没有办法把道法转成文字的形态,让后世的人跟文字接触时,也可以成就道法。就是说,把文字变成工具,把心中的道流通到两千年后众生心中的道,教法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桥梁。如果不搭这个桥梁,人在法在,人去法亡。所以从弘法的角度,教法很重要。当然从自受用的角度,观法很重要。
我们看天台的三位祖师,慧文禅师、慧思禅师从自受用的角度,他们的功德都超过智者大师,但是智者大师受到了中国佛教界极度地赞叹。中国各宗各派的几十位祖师,只有他被封为东土小释迦,等于是中国的释迦牟尼佛的意思。为什么?因为他能够成功地把心中的道法透过文字的记载,流通生生世世、代代相传。只要有缘人接触天台教观,就有因缘、有机会去传承一心三观的思想。智者大师能够让教法渊源流长,对佛教的贡献太大了!
我们看智者大师当初是怎么从自受用而引生到他受用。先看他的自修过程。
智者大师亲近慧旷律师,学了四年的基础戒律跟大乘的思想以后,接触到一位很重要的善知识慧思禅师。慧思禅师告诉他简单地修法华三昧的根本思想后,他就精进行道,经过了二七(十四天)以后,诵到《法华经》的〈药王菩萨本事品〉,讲到药王菩萨燃身供佛,诸佛同赞,是真实地精进,是名以真实的功德来供养如来。这问题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燃身供佛背后的意义,是一种重法轻生的概念。尊重佛法而轻视今生的因缘,使令一个人的内心,从追求五蕴的快乐,直接跳脱出来,安住于清净的道法。智者大师读到这段时,当下把身心世界放下而寂然入定,持因静发。
诸位!大乘的止观跟外道的止观最大的差别,外道修禅定时是一片的空亡。所以天台宗把外道的禅定判作“为三昧酒所醉”,就是说这个人昏昏醉醉地入禅定了,但是什么智慧都没有,是有定无慧。大乘的止观是持因静发,一定产生陀罗尼。这个持就是总持,在寂静的心中能够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而又不破坏禅定,高明在这里。寂静的心中能够深入地思惟法义,而思惟法义又不破坏禅定,所以是陀罗尼跟禅定同时发动。
慧思禅师是过来人。他告诉智者大师:你现在所成就的陀罗尼,要不是你的善根,不可能成就。要不是我自己走过来,也不可能了解。你所入定的是法华三昧的前方便。智者大师修的定并不深,没有得到法华三昧的根本禅,只能叫做前方便。从义理上判断,应该是未到地定,还没有到根本禅,但是他所产生的智慧是旋陀罗尼。
这个旋陀罗尼是什么意思呢?叫旋有入空,对空性的智慧已得到胜解了。这时慧思禅师帮他印证说:从今以后,这些从文字上理解的法师,纵令有千群万众要跟你辩论,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你的心是直接跟道法相应。而这些法师还在文字相打转,你已经超越文字,就像舌头已经直接品尝到法味了,所以在未来的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后来智者大师九旬谈“妙”,解释《妙法莲华经》的经题,花了九十天解释一个“妙”字。他把“妙”分成三大类:佛法妙、众生法妙、心法妙,讲完以后结论是:佛法太高,众生法太广,所以心法最扼要。他认为众生的颠倒跟佛陀的功德,关键在一念心,所以他以心法来总持佛法,总持众生法。
为什么说众生法妙呢?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里讲了很多。他说众生起烦恼也微妙不可思议啊。众生起烦恼以后还造罪,这个也不可思议。烦恼不可思议,罪业不可思议。造罪以后,得果报也不可思议。这果报从哪里来呢?是业力变现出来的,这也不可思议。当然佛法也不可思议,佛法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不可思议。
这么多不可思议当中,最不可思议的就是你一念明了的心。当它正常时是一匹好马,可以载你通往佛道;当它失控时,变成一匹野马,破坏你的道田。所以我们的心是不可思议。它恢复正常时,可以在佛堂里面拜佛、念佛、诵经,积功累德;当它失控时,造了杀、盗、淫、妄的罪业。造罪是它;成就功德也是它,这件事情不是不可思议吗?整个十法界就在你一念心决定,所以心法是最不可思议。
智者大师解释“妙”字讲了九十天,是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了,为什么?因为他得到陀罗尼。得到陀罗尼的人,稍微看一段小文字,就能够由此类推,一闻千悟,作很大的发挥。
以上是讲智者大师的修证过程,成就《法华经》的前方便,所谓的旋陀罗尼,对他未来的弘传奠定了基础。
我们再看第三段,智者大师对外的弘化。
后即代思师讲经,纵无碍辩,唯三三昧及三观智,用以谘审,余悉自裁。思师手持如意,临席赞曰:“
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也。”
又云:“
余老矣!久羡南岳,当往居之。愿尔弘扬大法,勿作佛法断种人。”
乃辞师出山,游化于陈隋之间,由是名闻朝野,声驰道俗。年三十八,因感徒众转多而得法转少,乃谢遣徒众,隐居天台,以期深入三昧,令法镜圆明,渊源流长。
智者大师经过了法华三昧的修证以后,虽然没有成就法华三昧,但是至少成就法华三昧的前方便,所谓旋陀罗尼。这时他暂时停止闭关静修出来,慧思禅师请他代讲《大般若经》。慧思禅师讲前面的五重玄义,正文就让智者大师讲。
在传记上说,慧思禅师拿一把扇子在后面听。智者大师纵然是无碍辩才,还是有两段没有把握,就请教慧思禅师。这两段就是三三昧跟三观智,一心三观,其他的都是自己发挥,悉皆自裁。整个《大般若经》讲完以后,慧思禅师说:我现在是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也。说整个大乘佛法的核心思想未来的弘传就在你身上了。
我们看传记,天台的三大祖师,慧文禅师跟慧思禅师的性格比较接近,他们喜欢自修,对讲经弘法,人事的互动不太感兴趣。因为慧思禅师当时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接班人,所以不敢随便退隐山林。因为一般发菩提心的人,都有一种弘法的使命感,一直到智者大师修完法华三昧,得到旋陀罗尼,讲完《大般若经》后,他放心了。他说,我这个法交给你,没有问题了。所以慧思禅师就说:我年纪大了,久羡南岳的清净,我要到那边静修,希望你能够弘扬大乘佛法的核心思想,不要做大乘佛法的断种人。
据传记所述,智者大师是不负所望。这时智者大师已三十岁。他在二十二岁亲近慧思禅师,经过修学、讲经,前后过了八年。八年后,他辞师出山,离开了大苏山。“游化于陈隋之间”,在陈朝跟隋朝中间游化。这两朝皇帝都奉智者大师为国师。他那时法缘很不错,“名闻朝野,声驰道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锦宫春暖》《游戏搞到一个亿》《欢迎进入梦魇直播间》《你不许再亲我啦[快穿]》《灵气复苏,我从种田开始修仙》《爱发微博的我,成了职业通天代》《寒门贵女》《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我吃西红柿》《好感度拉满后我成了黑月光》【平凡文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