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10集《佛说四十二章经》

四十二章经 妙音0 加书签

请大家打开讲议第十一面,第十九章、假真并观。

前面一章念等本空,说明大乘佛法的修学,身口意应安住在非空非有的中道实相。本章对中道实相的修学,再做明确的说明。修中道实相观要有空观与假观的观照,从空观中远离有相的执着,从假观中远离偏空的执取,所以称为假真并观,假观与空观(真观)要同时观照。

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如是知识,得道疾矣。

佛陀对中道实相观,提出了两个观察的方法:

(一)假观:

假观是个体生命的观察,也就是观察由业力所变现的身心世界,善业强者,所变现的身心世界特别庄严美妙;罪业强者,所变现的个体生命则丑陋苦恼。无论安乐或苦恼的身心,在假观上应如何观察呢?

观天地,念非常。天地是我们所依止的依报环境,天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有些人所依止的环境,气候温和,有些则气候强烈;总之天气有春夏秋冬的变化,所以它是无常。大地有丘陵山谷的变化,有高有低。天地的依报环境是由我们阿赖耶识的业力所释放出来的,阿赖耶识的种子是剎那生、剎那灭,所以变现的果报也是剎那无常,不能久住。

观世界,念非常。前面是观察依报,藕益大师说,这里观世界的世界是指正报的五蕴身心世界。世是指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时间犹如流水般的变化;界是指空间,空间有东、西、南、北的不同变化,所以五蕴身心世界也是剎那的变化。假观是观察因缘所生的个体生命,它随顺业力而变化无常,无常即苦,所以身心世界是一种苦恼的果报,我们不应该依止这身心,因为身心会变化,而我们又无法预测身心的变化。所以我们对流转的个体生命,不要存有今生积极修习布施、持戒等善业,来生成就天人或大国王的果报,因为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这果报是非常脆弱的,不能作为皈依处。若身心果报不能作为皈依处,流转三界中,何处是依怙?以下即说明在流转中可依靠的家。

(二)真观:

观灵觉,即菩提。灵觉即是天台宗所谓的现前一念心性,是远离遍计执所现出的清净光明本性。凡夫这念心有自我意识的执着,及对法的执着,透过我空观、法空观的修学,消灭这两种障碍后,所现出的明了心性即是菩提的本性。所谓菩提的功德是由灵觉的清净心所显现,这是我们的皈依处,也是我们的家。

如是知识,得道疾矣。若能经常观察个体生命有无常之苦,不执取贪着,一方面又安住在自己的清净心,能如是观察,则很快能成就转凡成圣。

依大乘佛法观灵觉,即菩提,这是从假入空。天台的《教观纲宗》,说明大乘菩萨的修空观,与小乘菩萨修空观有所不同。小乘菩萨修空观是灰身泯智,他用空观消灭一切有为诸法,包括色法及心法,所以小乘的空观是一种理性或称为法性,本身不能有明了性的功能,他认为明了心会干扰空观的证入,所以小乘的空观,心不能有明了性。

大乘的学者认为,空观所对治的是遍计执,并不需要消灭心的明了性功能,因为明了的心性在颠倒时,起惑造业,流转生死;但若要发菩提心,成就佛道,仍需要这念明了的心性,修六波罗蜜善业,成就万德庄严。所以若消灭这明了的心,只能成就偏空涅槃。大乘的空观是有明了性,所以大乘佛法讲空,它不太习惯说是空,而是讲清净心,或称为现前一念心性,这就是大乘的空观。

观灵觉,即菩提,诸位若受菩萨戒,菩萨戒的戒体与观灵觉,即菩提有密切关系。菩萨戒的戒体有上品及下品的戒体,下品的戒体是观察诸佛菩萨的功德,及流转生死的过失,而生起菩提心,这心外求法的菩提心是下品菩提心。上品菩提心则是观察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其体无别。观照这念心识,起初所观察到的心,是无始劫以来,由善恶业力因缘所熏习的心,或称为个体生命的心,它有善的功能及恶的功能。当我们由空观照破这些善恶功能,发现心的最初本来面目,所谓的现前一念心性,它是如的境界。

三世诸佛在观察他的心时,从个体生命来说,他是佛法界,十法界中他是功德最为庄严的心,摄持无量无边的三昧、陀罗尼及无量无边的善业,但这些也是因缘所生法,是佛不断的熏习波罗蜜所成就,当他修空观也照破这佛法界的个体生命,也就是说,当佛把心带回家,我们也把心带回家,发现我们的这念心与诸佛没有差别,一如无二如,众生的心是如,佛的心也是如,所以从本体的生命来说,众生心与佛心没有差别。

这是我们发菩提心的最初原点,这时自己真正相信,自己无量的烦恼是可以消灭的,因为自己的本性是如;诸佛无量无边的善法也是可以成就的,因为自己的心也是如,一如无二如。

所以要成就菩萨戒的戒体,必须观察自己这念心性,与十方诸佛没有差别,才能真实的发起四弘誓愿。所以凭什么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你怎么知道无始劫来,自己由业力所熏习的烦恼能消灭呢?你怎么知道诸佛已经成就的功德,自己也能成就呢?自己之所以能建立大乘的戒体,及成就大乘的信心,主要是来自于观灵觉,即菩提,这是大乘佛法很重要的概念,会影响自己的大乘种性,也会影响以后的果证。

以上这段经文说明在修行的过程中,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这是有所放弃;但观灵觉,即菩提,我们是有所追求,有所依止。如是有所破坏,有所建设,这才合乎中庸之道。

这章是把中道实相观,落实到身心世界的观察;以下的几章是对治法门,中道实相虽是目标,但我们在三界的流转中,有一些见思烦恼必须先对治。

第二十章推我本空

这一章是对治我见烦恼。若只是观灵觉,即菩提,不修我空观,则可能产生自性执,也就是大我的思想,所以要推我本空,修我空观以对治自性执。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有自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我们观察自己的身心世界,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合和,所以由四大所合和的身心,基本上只有假名,当然这假名也包括假相、假用。也就是说,十法界的身心世界,是由业力所变现,善业强者,变现诸天殊胜的四大与心识;罪业强者,变现蚂蚁卑劣的四大与心识。这都是由业力所变现,身心世界的本质都是四大,只是排列组合有所不同,所以四大本身没有真实的自我。但凡夫的心执着在自我意识上,所以凡夫从哪里来?是从自我意识来。我们不是安住在我空、法空,而是安住在自我意识中。

什么叫做自我意识呢?

我们认为自己的身心世界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这个我是恒常住、不变异、有主宰性的,认为幼小时的我与长大后的我一样,前生的我与今生的我也一样,今生的我与来生的我也相同,这样的看法是错误颠倒的。如果你前生是一只蚂蚁,你是蚂蚁的色身及思想,认为自己是一只卑贱的蚂蚁,自己的心情就是不断的工作、认命的工作;现在你是一个人,你的思想又不同了;你来生若是转轮圣王,你就有转轮圣王的色身及思想,自己特别的高慢骄傲。你在做蚂蚁时的心,与做转轮圣王时的心情,完全不同,怎能说在个体生命转换时,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我呢?所以这个我是完全不存在的,因为你的色身、感受、想法、造作、了别的心,这色受想行识已和前生完全不同。

所以当业力变现一个个体生命时,我们看不出前一个个体生命,与后一个个体生命,有什么共同点,实际上这个我是自己所捏造出来的。所以我们观察自己的身心世界,并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身心世界的个体生命是如梦如幻,只是由业力所变现。这是对治三界的见惑,也就是我见的颠倒。

天台的智者大师,他讲忏悔业障,虽然忏悔包含事忏与理忏,事忏有仪规,需要身业的礼拜,口业的诵经、念佛,及意业的起忏愧心,但最重要的是理观理忏。智者大师说,如果你造了罪业修忏,有些人能把罪业消灭,有些人却很难消灭罪业,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找到消灭罪业的方法,也就是没修理观。他一直认为生命有一个我,这罪业是谁造的呢?是我造的。所以内心若依止自我意识来修忏,不是依止清净心修忏,则这罪业是由我造的,所以也由我来忏悔,如是的忏悔方法是不能清净的。

那要如何忏悔呢?应该观想我不可得。

若我不可得,则是谁造业呢?是心造业,是一念的颠倒心造业。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我不可得,而是一念明了的心在造业,过去因一念的胡涂,所以全真成妄,现在觉悟后,全妄即真,还是由这念觉悟的心来忏悔。因为我现在的心是觉悟真实的心,能破除过去的颠倒心,所谓真实能破除虚妄。所以修我空观,能把你原先安住在自我意识的心,回归安住在一念心性上,这时的忏悔业障会忏除的比较彻底,而且速度比较快。

有些人同样起烦恼造罪业,但他的心迟钝,当他烦恼活动时,无法从烦恼罪业中跳脱出来;有些人根利,虽有罪业,但他能从烦恼罪业中解脱出来,因为他愿意去思惟佛法的真理。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若经常观察身中四大,只是由业力所变现的假名、假相、假用,剎那剎那生灭,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这念心恒转如瀑流,心如流水般不断的流动,有时颠倒,有时觉悟,而觉悟能破除颠倒。

以上是修我空观对治见惑,以下共有六章对治思惑,也就是对治贪爱的烦恼。

第二十一章名声丧本

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譬如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危身之火,而在其后。

生命就是一种抉择,若不随顺佛法的真理,而随顺情欲,以种种方法追求美好的名声,如修行人想要做一个大法师、大禅师,博取世间的美名。有些人善业强,经过一段时间的造作,有一天他声名显著;但不幸的,他无常的色身已经败坏了,只为了博取虚妄的名声,却耗损了一生的精神体力。所以若追求世俗的美好名声,而不真实修学内在的戒定慧功德,只是枉功劳形,白费功夫,徒劳辛苦,最后临命终时,所有的名声对来生的安乐果报,一点帮助也没有。

譬如烧香,香之烬矣,这香是指一期生命的身心世界,当香散发出去时,大家都闻得到香味,犹如大众知道你的美好名声,但这时的香也烧成灰烬了。危身之火,而在其后。但在追求美好名声时,所带动的烦恼罪业之火,会使自己来生到三恶道,遭受痛苦的果报。这个地方是说:若追求名声,心是向外追求;修习戒定慧,心是向内安住,心有这样的不同。

出家修行人有两种选择:

(一)名师:名师能哗众取宠于一时,他为了博取名声,谄媚世俗,专讲些世俗人所喜欢听的,而不论是否合乎真理。但当死亡时,他只带走虚妄的心及烦恼罪业。

(二)明师:明师是坚持做所该做的事,行利益众生的光明事,这功德影响后代子孙,成为后世学习的好榜样。

这一章告诉我们,不要追求外在的名声,应该追求内心的道——戒定慧的功德。

第二十二章财色招苦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有一枚命运魔骰》《在北宋当陪房》【段子园】《北齐怪谈》《终极火力》《探虚陵现代篇》《灵境行者》《了了》《斗罗:七杀惊绝世》【白鹤看书

四九看书【49k.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十二章经》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四十二章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四九看书只为原作者妙音0的小说《四十二章经》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妙音0并收藏《四十二章经》最新章节。
不装了,我是武神
不装了,我是武神

-正文完结,番外施工-当顾承意撕裂虚空,成为千百年唯一一个飞升之人时,他以为等待自己的会是新的挑战。然而睁开眼,见到的却是繁华的现代都市。——原来自己原先身处的世界,不过是一款游戏,而他只是游戏内的一名NPC。顾承意:毁灭吧,累了。顾承意彻底放下执念,开启了自己的摆烂人生。以前没有享受过的,通通都要享受一遍!在这个新的世界,他学会了追剧,玩游戏,炸鸡零食早晚不带停,昔日的八块腹肌也日渐平整……哦,

林风早 全本 4万字

龙藏
龙藏

卫渊本无大志,但在时代洪流中不得不走上征战四方、开疆辟土之路,直至关山踏尽,未曾白头。不正经的简介一:仙人也怕工业化!这是一个发生在玄幻世界的工业革命的故事。

烟雨江南 连载 215万字

诡异世界,但建设蟠桃园
诡异世界,但建设蟠桃园

文案:恐怖世界而来的顶级BOSS——叶禄,一朝穿越,变作了一个诡异村庄的小小村民。这个世界神祇倒异、诡植啖血,凡人依附诡植苟活,借助诡植修炼的诡士同样举步维艰。无论怎么看,都是要活先疯的预兆。叶禄沉吟片刻,安详躺平:累了,先睡一觉吧。一觉睡醒,旁边多了两个同样从恐怖世界来的挚友。叶禄:“?”点击就送人手?又一觉醒来,旁边多出一把香气扑鼻、翠绿青葱的月桂树苗。叶禄:“??”点击就送诡植?又一觉醒来,

岐山娘 连载 9万字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本文文案】运夏市三中高一(10)班,是老师们避之不及的存在。高中毕业就要继承家业的富二代、父母离婚各有新家的没人管的孩子、大脑发育障碍的问题少年……全塞进了10班。平均成绩常年垫底不说,家里有背景的......

linnay 连载 10万字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

简介:殷莳的婚姻人人称羡——婆母是亲姑姑;丈夫是新科及第的探花郎:娘家富庶,夫家清贵。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探花郎还有个红颜知己的小妾。岂不知,当初准备订亲时,探花......

袖侧 连载 42万字

唯识学概要
唯识学概要

妙音0 言情 连载

灵峰宗论
灵峰宗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百法明门论
百法明门论

妙音0 言情 连载

天台教观纲宗
天台教观纲宗

妙音0 言情 连载

佛法修学概要
佛法修学概要

让你迅速掌握佛法之修学次第!

妙音0 言情 连载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

妙音0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四九看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四九看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02-28 10: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