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天肃杀,除蝼蛄

崛起烽燧 耕心堂一学童 加书签

《崛起烽燧》转载请注明来源:四九看书49k.net

领兵至长安城,苏策让旅贲军去抓人,东宫属官中有人与蝼蛄交往密切,二皇子拿到了明确的名单。

“咚!咚!”旅贲军扣响了一处宅院的大门。

这里是东宫属官康宁的家,江南水乡出才子,康宁便是隆盛九年的新晋进士。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处院子很大,是长安粮商柳直荀的家,他的长女嫁给了康宁,这让柳直荀出门的时候,腰板都比别人挺直。

但是今天祸事却是他引以为傲的女婿带来的。

“抓人!”坐在马上的苏策没有进去,对于抄家这种事情,苏策做的很不情愿,要不是二皇子给了四成作为战死部下的抚恤,苏策压根不会去接这个差事。

年近五旬的柳直荀不知道自己得罪了什么大人物,被抓出来的时候还在大喊着:“我女婿是东宫属官,你们快放了我!”

东宫属官,是官场上与御史齐名的清贵官,没有谁愿意碰这些人,御史骨头太硬,东宫属官仕途太顺。

但是今天,往日柳直荀挂在嘴上的女婿却没有带来柳直荀所想的误会一场,等会儿有人就过来道歉。

随着越来越靠近东市,柳直荀慌了,大喊着:“康宁,康养平,你惹到了谁!”

只是一脸死灰相的康宁一言不发,他的籍贯是真的,他一路顺畅的以二十六岁的年纪,考中进士。

自从他去了一次平康坊,整个人生就被蝼蛄控制住了。

一夜春风,早上醒来,便看到昨夜佳人死在身旁,而他的手里握着短刃。

他解释不清了,之后那怕是与柳小姐的相遇,也是蝼蛄一手促成的,身为东宫属官,他知道自己逃不过的,因此他没有反抗,只是可惜连累的柳家小姐。

上次东宫斩杀的那些属官,都是他拉下水的,为了一个清名,越陷越深。

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整个四月十二日,整个长安城的空气中都弥漫着血腥味。

不提昨夜的厮杀,只说今日的东市狗脊岭和西市独柳树,从午时一直杀到傍晚。

戴德珍府上几百人昨夜被旅贲军斩杀了反抗之人,至于妇孺拉去了西市独柳树下,罪名乱国。

南衙禁军七位中郎将,十三位都尉,三十七位校尉,旅帅以下过百人。还有下午苏策带着旅贲军抓来的六位进士。罪名谋逆。

一个词叫做杀一儆百,处斩一般遵循的就是这个原则,一个人犯了死罪,他的死就要起到警戒臣民的作用,因此这个行刑的场所一定要安排在人流量大的地方,方便陈尸于众。

那么长安城中最热闹、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是哪里呢?正是大唐的商业中心,即东市和西市。

只是今天却没有陈尸于众,因为斩杀的人太多了。

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会同御史中丞会审。

长安,万年两县东西两市各有一位大理寺少卿,详断官八人。

刑部往东西两市各派一位刑部侍郎,刑部主事两人,刑部令史九人,书令史十八人。

南衙十六卫,牡丹内卫,旅贲军,轮番押人而来。

“斩!”

“斩!”

“斩!”

……

没有多余的话,坐在监斩台上的长安万年两县县令额头冒汗,脸色发白。

左手边刑部审理,右手边大理寺复议,一寺一部的刀笔吏,奋笔疾书,大理寺少卿与刑部侍郎拿着大印往笔记潦草的文书上盖印。

八水绕长安,原本作为水源和排水防涝防火的水渠,被染成了血河。

前来观刑的百姓们早没了以往谈天说地看热闹的兴致,刽子手的刀都不喷酒了,再喷就要醉了。

东西两市人头滚滚,一辆辆马车拉着尸体运往长安城外的乱坟岗。

万年县的县丞带着人在这里挖坑,下午挖了不到百个,但是运来的尸体却有上千,而运尸体的马车还再往这边运。

只诛首恶,这是中午太子下的监国令。

二皇子赵载校本来觉得应该除恶务尽,但是去了一趟东市刑场,看来一眼,扭头就走,再也不提之前的话。

尸山血海,万年县的县丞看着越来越多的尸体,头皮发麻。

只得让衙役们找了一条被雨水冲刷出来的壕沟,把尸体丢进去,然后再让那些不守宵禁,加番徭役的百姓往壕沟里面填土。

除了大理寺和刑部,没有人知道十二日这一天东西两市斩杀了多少人。

苏策是最后押着人过去的,只是东市狗脊岭,比起苏策遇到过所有战场都血腥。

苏策没有把人丢下就走,让旅贲军在此观刑。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十二日的长安城倒是没有这么夸张,只是夜里看过文书的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两人连夜上书乞骸骨,第二天便结伴去了禅宗出家。

在离开前两人在案牍下写下两人仕途的最后一道文书。

十二日,文书封禁!千年不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耕心堂一学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四九看书49k.net),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崛起烽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四九看书只为原作者耕心堂一学童的小说《崛起烽燧》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耕心堂一学童并收藏《崛起烽燧》最新章节。
泰昌大明
泰昌大明

万历四十八年,大明朝已存续252年了。252年不仅是帝国的国祚,更是体制性土地兼并的持续时间。神宗以“倒张、倒冯”为始,以“三大争”为继,以“妖书、梃击”为末,一手开创出明末两党对立的局面。又在集权于己身之后怠政三十余年。在神宗的催化下,两百多年几乎一成不变的官僚系统和治理体系进入了全面腐朽的最后阶段。阶级对抗、官民冲突、女真入寇。内外交困之下,帝国终于走到了灭亡的边缘。7月21日,朱翊钧晏驾,朱

魔法龟Revo 连载 37万字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贾琂穿越红楼,成为贾家庶子。觉醒听劝系统,凡是听从带着恶意的建议,都会触发一次良性逆转。王夫人:“我就让他多抄佛经,他怎么就成了书法大家了?”贾母:“我只是说身为庶子不能继承家业,要有一技之长,没让他发明曲辕犁,得圣上封赏啊!”贾赦:“我真是逗他玩儿啊,我贾家虽然是武将世家,也没让你成为天下第一高手啊,你用不着这么听劝吧。”贾珍:“我让他娶秦可卿是为了我自己啊,谁知道我怎么就中风瘫痪了呢。”贾敬:

三吃糖豆 连载 184万字

晚明海枭
晚明海枭

明末什么最重要?钱财!有钱才能爆兵,有兵才能争霸。所以林海早早就确立了目标,先垄断马六甲海峡以东的海贸,再殄灭建虏、扫清流寇,捎带手在东瀛南洋搞搞殖民。当然,还要把半截入土的大明埋了,新的帝国就建立在晚明的坟场上,充分吸收这具腐朽躯体中所蕴含的养分。商帮行会、市镇经济、侈丽风俗、市井文化……当晚明社会的这一切和具有海洋基因的新生政权相结合,这将是一个不一样的帝国。

朱楼醉茶 连载 42万字

神话版三国
神话版三国

坟土荒草 连载 3272万字

北齐怪谈
北齐怪谈

天保十年,英雄天子高洋弹奏起了髀骨琵琶,自弹自唱,伴奏曲响起,怪诞,荒唐,恐怖,绝望且痛苦。这一年,住在漳水边上的刘桃子兜住了些鱼,故事便开始了。

历史系之狼 连载 216万字

[历史] 五代十国一儒生 远征士兵
[历史] 三流书童 LF无名
[历史] 大明之帝国再起 黑云长剑
[历史] 明风万里 石头比较多
[历史] 宣和画卷 一只文儿
[历史] 重生之朕即国家 东山小卤
[历史] 无赖帝师 天舞野望
[历史] 汉家日月 江南蛰雷
[历史] 宦海风流 天堂发言人
[历史] 五胡明月 骑卷江山
[历史] 混在蜀汉当皇帝 周老实
[历史] 明末第一强藩 日日生
[历史] 少女与枪与异界 猎人小姐还在做着梦
[历史] 樱花下的血刀 雪夜中的十三
[历史] 大唐国妖 毙稿
[历史] 三国之蜀汉复兴 日出泉城
[历史] 淘宝大明 朝盖
[历史] 宗明天下 七帅
[历史] 回到明朝当太子 淡墨青衫.QD
[历史] 最终反击 水边梳子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四九看书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四九看书

本页面更新于2024-10-27 23:25:09